桂斛2号:广西农业科技的绿色瑰宝
在广西的绿水青山中,一种名为“桂斛2号”的植物正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价值,成为当地农业科技的骄傲。桂斛2号,一个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铁皮石斛品种,以其卓越的生长特性和丰富的药用价值,成为了广西农业的新亮点。
桂斛2号是一种多年生的兰科石斛属植物,以其须根系和圆柱形的茎秆而著称。这种植物的根系埋入基质中呈现白色,而外露的根则常为绿色,它们与某些菌根真菌共生,盘爪于碎石或烂树皮表层。桂斛2号的茎丛生且不分枝,株高可达20至70厘米,中部茎直径在4.0至6.0毫米之间,节间长,茎部呈绿色。叶片长披针形,翠绿色,叶鞘环抱茎部,叶鞘上的白色条纹清晰可见。花期从3月到5月,花朵淡黄绿色,唇瓣散裂,唇盘带有紫红色斑块,药帽黄色,长卵状三角形。
桂斛2号的产量表现令人瞩目。2006年,分别在容县、桂平和南宁大棚试种的4.2万株、3.7万株、4.5万株组培苗,在2008年的第一次采收中,产量分别达到了268.6kg/亩、255.8kg/亩、304.5 kg/亩。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逐年增加,2011年在桂平麻垌的验收中,亩产鲜茎达到了297.5kg。
栽培桂斛2号需要大棚栽培环境,配备遮阳网、薄膜和喷雾设施。基质要求保湿透水、通气、无毒,可以使用松树皮、木糠、苔藓及碎砖片等。年平均气温在16~19°C,年相对湿度在50%~80%,海拔在300~800米是桂斛2号的最佳生长区。最佳栽种时间为3~6月份,种植密度株行距为10~12cm×11~13cm,每亩约栽2.0~3.5万丛种苗。基质中可混合5%~10%的消毒好的农家肥,栽种成活后,可喷施叶面肥,以腐殖酸类、农家肥水等有机肥为主,坚持“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同时,防治病虫害,保持环境清洁;加强通风透光和降低湿度;及时移除病株残体及病株处的基质;做好防病虫工作。
经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审核,桂斛2号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已通过审定,可在铁皮石斛桂南、桂东铁皮石斛野生区种植。这不仅是对桂斛2号品质的认可,也是对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的肯定。桂斛2号,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广西农业的绿色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