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55:中国大豆新希望,高产抗病的绿色使者

2024-10-21 16:07:34 发布

在广袤的田野上,一种名为中黄55的大豆品种正以其卓越的表现吸引着农民的目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中黄55,以其审定编号国审豆2010003,成为大豆界的新星。

中黄55的生育期为110天,它以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著称。这种豆株平均身高82.6厘米,拥有16.6节的主茎和2.7个有效分枝,每株能结出33.1个有效荚,粒数高达80.1粒,粒重19.7克,百粒重更是达到了26.0克。它的叶片呈披针形,花朵洁白,覆盖着灰毛,而其籽粒圆润,种皮呈黄色并带有微光,种脐则是褐色。

在抗病性方面,中黄55同样表现出色,对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具有中抗性,对7号株系则具有抗性,但需注意对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的高感性。此外,中黄55的营养成分也不容忽视,其粗蛋白含量高达43.40%,粗脂肪含量为20.32%,为大豆食品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在产量表现上,中黄55同样不负众望。2008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214.2千克,比冀豆12增产6.4%;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197.9千克,增产8.0%。两年的区域试验平均下来,亩产达到了206.0千克,增产7.2%。200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89.2千克,增产4.3%,这一连串的数据充分证明了中黄55的高产潜力。

对于栽培技术,中黄55也有着明确的指导。建议在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保持在40至50厘米。在肥力中上等的地块,每亩种植密度为1.3至1.5万株;而在肥力偏低的地块,则建议种植密度为1.6至1.8万株。对于肥力较差的地块,在开花时每亩追施尿素5至7千克,以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最终,中黄55通过了国家大豆品种的严格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区进行夏播种植。然而,胞囊线虫病易发区的农民朋友们需要慎用,以避免病害的发生。

中黄55,不仅是农民的希望,也是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见证。它以高产、抗病、营养丰富的特点,为大豆种植带来了新的选择,为农民的丰收增添了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