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优5273:黄淮海地区旱稻种植的高产新选择
2024-08-01 03:27:37 发布
在黄淮海地区,稻作种植面临着干旱和病虫害的双重挑战。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培育的辽优5273,以其出色的抗旱性和增产潜力,为当地稻农带来了新的希望。这款粳型三系杂交旱稻,以其全生育期平均110天的快速生长,以及每亩高达20.4万穗的有效穗数,展现出了其高产的潜力。
辽优5273的株高适中,达到100.5厘米,穗长19.2厘米,每穗总粒数为122.4粒,结实率高达79.8%,千粒重24.1克,这些特性共同保证了其高产的特质。在2005年和2006年的区域试验中,辽优5273的平均亩产分别为296.2公斤和348.5公斤,比对照旱稻277分别增产9.7%和21.0%,两年平均增产15.5%。2006年的生产试验更是达到了平均亩产360.4公斤,增产23.0%的佳绩。
在米质方面,辽优5273的整精米率为62%,垩白粒率75%,垩白度6.8%,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6%,虽然米质一般,但已经满足了日常食用的需求。抗性方面,叶瘟3级,穗颈瘟3级,抗旱性5级,中抗稻瘟病,这些抗性指标显示了其在逆境中的生存能力。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种子处理、土壤封闭、茎叶处理、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辽优5273的产量和品质。播种前使用多菌灵或白恶宁浸种,播种量6~8公斤,播深2~3厘米,行距20~25厘米。肥水管理上,结合整地施农肥1000公斤,口肥二铵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硫铵15公斤,以及适量的微肥。在旱稻的拨节期和孕穗至抽穗期,根据苗情适量追施硫铵,并注意在干旱时及时灌水。
辽优5273已经通过了国家稻品种审定,被认定为适宜在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的黄淮流域和陕西汉中稻区作夏播旱稻种植。对于追求高产和适应干旱环境的稻农来说,辽优5273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