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鼠类如何获得天然抗药性?

2024-06-24 19:53:35 发布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草地虫鼠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最近在《农业害虫防治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这项研究揭示了干旱区鼠类之所以能够对常用的抗凝血灭鼠剂展现出天然高耐药性,是因为其体内Vkorc1基因的快速进化。这项研究得到了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抗凝血灭鼠剂是当前鼠害防控中广泛使用的化学方法,但鼠类对这类药剂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研究团队发现,干旱区的某些鼠种天生具有高耐药性,并且这种耐药性可以通过种间杂交传递给其他敏感鼠种,影响灭鼠剂的有效性。

研究团队对比分析了46种啮齿动物的Vkorc1基因、γ-谷氨酰胺羧化酶基因和醌氧化还原酶1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他们发现,干旱区的肥沙鼠、以色列盲鼹鼠以及已知具有高耐药性的地中海小家鼠的Vkorc1基因都经历了快速的进化过程。通过进一步的3D模型分析,研究者们发现,这些鼠类体内Vkorc1蛋白的“口袋状”结构中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影响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从而促成了高耐药性的发展。

这项研究不仅从进化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干旱区鼠类高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更为荒漠和半荒漠地区鼠害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