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油16号:山西油菜新希望,高产量与抗病力的完美结合
在山西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晋油16号”的油菜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款油菜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育种团队由王瑞霞、田宏先、李霄峰、张知杨和媛等专家组成,他们将资928A-1和杂186两种油菜品种的优良特性完美融合,创造出了这一春性、常规种的食用油类型油菜。
晋油16号的生育期为119天,苗期生长习性半直立,叶片浅绿色且宽大,裂片数达到6.5,叶柄长,主茎蜡粉多,无花青甙显色,这些特征使得它在田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开花期适中,果身长,角果姿态上举,籽粒褐色,株高达到162.65厘米,分枝部位高度62.00厘米,有效分枝数9.2个,单株有效角果数高达314.9个,每角粒数22.8粒,千粒重4.35克。芥酸含量低至0.23%,硫苷含量23.07微摩尔/克,含油量高达47.21%,这些数据表明晋油16号不仅产量高,而且油质优良。
更令人称赞的是,晋油16号在抗病方面表现出色,中抗菌核病和病毒病,同时具备抗寒、抗倒伏和抗裂荚的特性。在两个生长周期的测试中,亩产分别达到128.3千克和145.8千克,比对照晋油10号增产7.87%和7.50%,这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栽培晋油16号,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点。在山西晋北地区,适宜的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亩播量200克,保苗4000至4500株。底肥要重施,每亩施复合肥50千克、硼砂1千克,并注意氮、磷、钾肥的配比施用。抽苔期和盛花期需随水追施尿素20千克。同时,要注意防治跳甲和菜青虫,开花前后及时喷药防治菌核病1至2次,角果期注意防治蚜虫,并在结荚成熟期防范鸟害。当田间75%的角果呈黄色时,即可进行收割。
晋油16号适宜在山西大同、朔州、忻州等油菜产区春播种植。但需注意,该品种需硼量大,缺硼可能导致“花而不实”。如果底肥未施硼肥,应在苔期喷施硼肥。此外,在丘陵旱坡地或极低水肥条件下,可能难以发挥该品种的优势,因此要注意增加硼肥和基肥的投入。
晋油16号,不仅是山西油菜种植的新选择,更是农民增收的新希望。它以其高产量、抗病力和易于管理的特点,为山西的油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