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稻新宠——博优1652,丰收的希望之种
在广西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博优1652的水稻新品种正以其出色的产量和抗性赢得农民的青睐。由广西大学携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博优1652,以其桂审稻2010021号的正式身份,为稻农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博优1652,这一弱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以其117天左右的全生育期,略晚于博优253,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它的株叶型集散适中,分蘖力强,每穗总粒数高达144.4粒,结实率高达88.5%,千粒重22.7克,这些数字背后是满满的丰收承诺。
米质方面,博优1652同样表现不俗,糙米率80.5%,整精米率68.2%,长宽比2.4,垩白米率24%,垩白度3.5%,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这些指标都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食用体验。
在抗性方面,博优1652同样展现出了其坚韧的一面。苗叶瘟7级,穗瘟损失率均级5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6.5,白叶枯病致病Ⅳ型3级,Ⅴ型5级,这些数据证明了它在面对病虫害时的坚强。
产量表现上,博优1652在2008年和2009年的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472.84公斤和490.45公斤,均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84%和3.01%,两年试验平均亩产481.65公斤,增产2.9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491.72公斤,增产1.27%。
栽培博优1652,需要遵循几个关键点:适时播种,稀播种育壮秧,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以及干湿相间的水分管理。同时,重点防治稻瘟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确保作物健康成长。
经过严格的审定,博优1652已经符合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标准,并获得通过。它不仅适合在桂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也适宜在桂中稻作区南部地区晚稻种植。博优1652,这不仅是一个品种的名称,更是广西稻农心中的一颗希望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