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芪3号:抗病害、高产量的黄芪新品种
陇芪3号,这个由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和中科院近物所共同培育的黄芪新品种,以其卓越的抗病性和高产出量,在中药材领域脱颖而出。认定编号为甘认药2013001的陇芪3号,源自陇芪1号的辐照处理诱变选育,原代号HQN03-03,以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药用价值,成为了黄芪家族中的佼佼者。
陇芪3号的根呈圆柱状,外表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根长可达58.9厘米。一年生植株茎高25-30厘米,二年生植株茎高45.8厘米,主茎半紫色,冠幅49.4厘米,茎上白色伏毛较密。叶片长3-10厘米,小叶27枚,小叶长6毫米,宽6.6毫米。花枝着生小花3-12枚,花蝶形,淡黄色,花期6-7月。荚果长1.5-3.2厘米,内含种子3-8粒,种子色泽棕褐色,千粒重7.47克。在药用成分上,总灰分2.6%、浸出物31.7%、黄芪甲苷0.089%,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80%,这些成分的含量显示了陇芪3号的药用价值。
在产量表现上,陇芪3号在2009-2011年的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655.2公斤,较对照陇芪1号增产17.1%,这一成绩无疑证明了其高产的特性。栽培陇芪3号时,播前需将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90秒,然后用冷水冷却至40摄氏度后再浸种2小时,之后加盖麻袋等物闷种12小时,待种子膨胀后抢墒播种。成药田要求移栽苗行距25厘米,株距20厘米,种苗平摆,栽植植深度10厘米,亩保苗1.2-1.3万株为宜。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配施化肥纯氮肥10-15公斤,磷肥15-18公斤,钾肥5-6公斤。黄芪花序为无限型,应分期采收种子。
适宜种植陇芪3号的地区为定西海拔1900-2400米,年平均气温5-8摄氏度,降水量450-550毫米的生态区。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能够提高黄芪的产量,还能增强其抗病性,对于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