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N55S”水稻的奥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创新成果

2025-05-12 05:38:12 发布

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N55S”的水稻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诞生了。这一品种是利用“N5088S”作为母本,“R2000”作为父本,通过杂交和系谱法选择育成的。2016年,“N55S”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获得了品种审定编号鄂审稻2016032,标志着其正式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N55S”以其独特的株型和生长特性脱颖而出。它的株型松散适中,茎秆较粗,显示出较强的分蘖力。叶色浅绿,剑叶较长、较宽、直立,这些特征使得“N55S”在田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穗层整齐,穗型中等,着粒较密,谷粒呈短圆型,稃尖、柱头无色,这些细节都体现了“N55S”的优良品质。

在武汉种植条件下,“N55S”不育期株高约70厘米,穗长约18厘米,每穗颖花数约107个,千粒重约25克。人工气候箱鉴定显示,在光照14.5小时、日均温度24.0℃的条件下,花粉不育度高达99.53%,自交不育度为100%,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N55S”的高不育性。

为了确保“N55S”的繁殖质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了详细的繁殖要点。首先,合理安排播期至关重要。在海南陵水冬繁,11月上旬播种,育性敏感期安排在1月上中旬。采用水育秧方式,秧田亩播种量25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0公斤。其次,适时移栽,秧龄20~25天,株行距13.4厘米×20.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约8万。此外,科学管理肥水,底肥亩施复合肥30公斤,插秧后4~6天亩施尿素7.5~10公斤,孕穗期亩施尿素4公斤。病虫害防治也不容忽视,需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最后,严格去杂,适时收割,确保种子质量。

“N55S”的诞生不仅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实力的体现,也是对水稻育种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这一品种的推广应用,将为我国水稻生产带来新的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