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川蜜无籽2号”:四川的甜蜜革命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诞生了一种全新的西瓜品种——“川蜜无籽2号”。这不仅仅是一个品种,它是四川农业创新的结晶,是无籽西瓜爱好者的福音。
“川蜜无籽2号”是杂一代西瓜,它的母本是经过秋水仙碱处理的四倍体西瓜WD13,而父本W23则是从南方地方品种资源中筛选得到的。这种西瓜中熟,从种植到收获大约需要100至115天。它的植株生长势中等,蔓长可达2.5至3.0米,茎粗0.6至0.8厘米,叶片大而浅裂,叶色深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它的果实高圆形,果形指数约为1.07,果面光滑,果皮墨绿色,覆盖着深绿色的细核纹,这不仅让它看起来美观,还增强了耐储运性。平均单瓜重约8.2公斤,最大可达13.0公斤,座果性强,保证了丰收的希望。切开后,果肉呈现出鲜艳的大红色,肉质脆嫩,中心折光糖含量超过12%,甜而多汁,风味极佳。
在产量表现上,“川蜜无籽2号”同样出色。2004年和2005年的多点试验显示,其平均产量分别为3658.2公斤/亩和3595.2公斤/亩,比对照品种“黑蜜二号”高出15%以上,显示出稳定的丰产性。在大面积生产中,每亩产量一般可达3000公斤以上。
栽培“川蜜无籽2号”时,应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2至3年内未种植过西瓜、且有良好排灌水条件的土地。播种前需进行破壳催芽处理,定植行株距为1.75米至2米乘以0.5至0.6米,亩栽植密度约550株。栽培时采用三蔓整枝方式,并要及时整枝打杈和压蔓。为了保证座瓜率,需要人工辅助授粉。在幼瓜长到鸡蛋大小时,应及时追施膨瓜肥,以速效肥为主。田间生长期间,主要病害为西瓜枯萎病和疫病,应采取嫁接、轮作、科学追肥和合理排灌等综合防治措施。成熟后,应及时采收。
“川蜜无籽2号”适应于四川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不仅是一个品种的成功,更是四川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