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C两优191:航天育种下的红米新星
2024-12-11 03:58:19 发布
在农业科技的璀璨星空中,C两优191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由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精心培育。这款感温型两系杂交红米组合,以其独特的品种来源C815S×航恢191,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农业价值。
C两优191的全生育期在125至126天之间,与红荔丝苗相当,但比粤红宝短4天,显示出其早熟的特性。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尽管结实率较低,但其抗倒力中强,耐寒性中等,孕穗期和开花期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寒性,后期熟色更是令人满意。
在产量表现上,C两优191同样不负众望。2013年早造省区试中,平均亩产高达391.34公斤,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26.21%,这一增产效果极为显著。2014年早造复试和生产试验中,也分别比对照种粤红宝增产4.89%和8.57%,展现出其稳定的增产潜力。
然而,C两优191的精米米质尚未达到优质等级,整精米率在30.7%至45.9%之间,长宽比为3.4至3.5,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也有一定的比例,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在一定范围内,食味品质得分在80至83分。此外,C两优191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别为中感和感,这要求在栽培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防治这两种病害。
栽培技术要点强调了中后期肥水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结实率,并强调了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必要性。省品审会的审定意见指出,C两优191适宜在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其丰产性较好,但需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综上所述,C两优191以其早熟、丰产的特性,以及对特定病害的抗性,成为了农业领域的新宠。它不仅是航天育种技术的成功案例,更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为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