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单18号:辽宁农业的金色希望

2024-08-20 04:51:35 发布

在辽沈大地,一片片金黄的玉米田里,锦单18号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农民心中的金色希望。这款由锦州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玉米杂交种,以其审定编号辽审玉[2008]363号,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锦单18号的诞生,是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2003年,科研人员以自交系Z08为母本,Z23为父本,经过精心组配,孕育出了这一单交种。它的母本源自78599变异株选系,而父本则是丹340与9046的杂交后代,这样的基因组合赋予了锦单18号独特的生长特性。

幼苗期,锦单18号的叶鞘呈紫色,叶片绿色,边缘带有一抹紫色,展现出旺盛的生长势头。成熟植株半紧凑,株高可达282厘米,穗位112厘米,叶片数在20至21片之间,为丰产打下坚实基础。花丝和花药的淡紫色,与颖壳的绿色相映成趣,而果穗的筒型结构,短穗柄和中等苞叶,都是其高产的秘诀所在。

锦单18号的果穗长22.0厘米,穗行数在14至18行之间,穗粗5.4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42.4克,出籽率高达82.4%。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的测定结果显示,其籽粒容重高达762.4克/升,粗蛋白含量10.12%,粗脂肪含量4.60%,粗淀粉含量71.66%,赖氨酸含量0.31%,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锦单18号的营养价值。

在辽宁省,锦单18号的春播生育期约为132天,比郑单958早熟1天,属于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经过两年的人工接种鉴定,锦单18号表现出中抗大斑病和灰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以及抗丝黑穗病的优良抗病性。

产量方面,锦单18号在2007至2008年的辽宁省玉米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12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达到695.9公斤,比郑单958增产8.8%。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95.4公斤,增产4.9%,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锦单18号的高产潜力。

锦单18号的栽培技术要点是,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种植,适宜密度为3500至3800株/亩,并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它适宜在辽宁的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鞍山、锦州、朝阳等活动积温2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但在弯孢菌叶斑病高发区需谨慎使用。

锦单18号,不仅是农民增收的希望,更是辽宁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它以优异的产量和抗病性,为辽宁乃至全国的玉米种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