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谷14号:甘肃高原上的谷子新希望
在甘肃省的广袤土地上,一种名为陇谷14号的谷子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陇谷14号,登记编号GPD谷子(2018)620013,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以其粮用常规品种的身份,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陇谷14号的生长周期大约为136天,株型下披,茎秆粗壮且无需分蘖,幼苗和成株均呈现绿色。它的穗型为棒型,穗码紧凑,短刚毛,黄谷黄米,米质粳性。平均株高达到148.3厘米,茎粗0.96厘米,穗长23.8厘米,单株穗重26.06克,单穗粒重23.4克,千粒重3.88克,单株草重20.84克,出谷率高达89.79%。营养成分丰富,粗蛋白含量为14.29%,粗脂肪含量为5.57%,总淀粉含量为69.62%,赖氨酸含量为0.29%。此外,陇谷14号还具有抗谷瘟病、谷锈病的能力,高抗白发病,田间未见谷子黑穗病发生。
在产量方面,陇谷14号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第一生长周期亩产达到346.37千克,比对照陇谷11号增产7.9%;第二生长周期亩产229.27千克,比对照陇谷11号增产15.5%。这样的产量提升,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栽培陇谷14号,需要遵循几个关键技术要点。首先,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甘肃中部地区春播适宜播期为4月25日前后,陇东地区可推迟至5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为2.5~3.0万株/亩,高水肥条件地区可控制在3.0~3.5万株/亩。其次,施足底肥,增施追肥,春播前亩施农家肥2000~4000千克,尿素10~15千克,磷肥20~25千克,氮磷比控制在1:0.45~0.65。最后,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间苗、定苗,防治病虫害,亩用辛硫磷药液0.25千克或粉剂2.5千克进行土壤消毒,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保全苗壮苗;严防麻雀危害。
陇谷14号适宜在甘肃省会宁县、陇西县、镇原县、甘谷县、合水县和环县等地海拔1900米以下谷子产区种植。然而,种植过程中需注意鸟害威胁,建议搭建防鸟网以保护作物。
陇谷14号,不仅是一个品种,更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对农业科技贡献的象征,它承载着农民的希望,为甘肃高原的谷子种植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