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种“冀花18号”:高产量、高油酸、抗旱涝的花生新宠
在河北省,一种名为“冀花18号”的花生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表现,正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品种,试验名称为冀0608-31-3,审定编号为冀审花2016015号,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精心培育,于2011年育成,并在2016年5月正式审定。
“冀花18号”是一种普通型小果花生,以其126天的生育期和直立的株型脱颖而出。它的叶片呈长椭圆形,绿色,花色橙黄,荚果和籽仁形状分别为普通形和桃圆形,籽仁颜色为粉红色,表面无裂纹且带有油斑,显示出良好的种子休眠性。在产量上,“冀花18号”表现非凡,单株果数可达17.2个,单株产量高达19.4克,百果重181.1克,百仁重76.8克,公斤果数742个,公斤仁数1714个,出米率73.2%。此外,它还具有强大的抗旱、抗涝能力,以及中抗叶斑病的特性。
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的检测结果显示,“冀花18号”的含油量和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平均水平,2013年含油量为54.78%,粗蛋白含量22.28%,油酸含量73.2%,亚油酸含量9.9%,油亚比7.4;2014年含油量54.97%,粗蛋白含量26.00%,油酸含量81.8%,亚油酸含量2.7%,油亚比30.3。这些数据表明,“冀花18号”不仅产量高,而且油质优良。
在产量表现方面,“冀花18号”同样令人印象深刻。2013至2014年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19.98公斤,亩产籽仁236.73公斤。2015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荚果更是达到了351.55公斤,亩产籽仁255.63公斤。
栽培“冀花18号”时,应选择地块平整、肥力中上等的砂壤土或砂土地。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追肥则以N、P等速效肥为主。播种量为每亩25公斤荚果,地膜覆盖播种时间为4月25日左右,露地春播为5月上中旬,麦套播种为小麦收获前15天左右,麦后夏直播则为6月15日之前。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1.1至1.2万穴(2.2至2.4万株)。在开花和饱果成熟期,需要保证两次关键的灌溉,并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以防止倒伏。当多数荚果饱满成熟时,应及时收获。
综合以上特性,“冀花18号”被推荐在河北省唐山、秦皇岛和廊坊市及其以南的花生适宜种植区域进行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有望为当地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农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