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新贵“B特早”,四川川椒种业的丰收秘诀
在辣椒的世界里,有一种新品种正以其早熟和高产的特性,赢得农民和消费者的青睐,它就是“B特早”。这款由四川省川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陈炳金育种的辣椒,以其独特的特性在众多辣椒品种中脱颖而出。
“B特早”是一种鲜食用杂交辣椒品种,它的株型较开展,株高在45至50厘米之间,开展度在50至55厘米,分枝性较强,叶片呈深绿色。这种辣椒的始花节位在第7节,果实呈牛角形,长度约为14.55厘米,肩宽3.31厘米,果肉厚度0.46厘米,单果质量达到32.6克。青熟时的辣椒呈绿色,果面光滑,辣味适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114.8毫克/100克。
“B特早”不仅口感好,而且在抗病性和适应性方面也表现出色。病毒病病情指数仅为8.28,显示出较强的抗寒、耐热、抗旱和耐涝能力。在两个生长周期中,亩产分别达到了3615.31千克和3487.62千克,比对照品种湘研1号增产26.43%和27.86%,这无疑为种植者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栽培“B特早”时,长江流域地区的农民可以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播种育苗,大棚栽培的话,翌年2月定植;如果是露地地膜覆盖栽培,则在翌年3月中下旬定植。每亩种植3000窝,单株栽培,株距保持在30至33厘米,行距在55至60厘米。施肥方面,每亩施用腐熟厩肥3000至4000千克,三元复合肥40至50千克,钙镁磷肥50千克。在结果期,需要追肥2至3次,并补充钾肥以促进果实膨大。同时,还需加强对疫病、疮痂病及蛀果性害虫的防治。
“B特早”适宜在四川、广东、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区春季种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辣椒的持续挂果能力一般,相对容易早衰,因此后期需要加强肥水管理,以保持其生长活力。
总的来说,“B特早”以其早熟、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了辣椒种植的新选择,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