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301: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高产大豆新品种

2024-12-13 03:05:55 发布

在山东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中黄301”的大豆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成为农民的新宠。这一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是郑9525和商豆16杂交选育的结晶,以其有限结荚习性和株型收敛、直立的特点,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

中黄301的生育期为107天,相较于对照品种菏豆12号稍晚成熟,但株高达到85.3厘米,有效分枝多达2.2个,主茎节数达到18.3节。它的叶片圆润,花朵呈紫色,覆盖着灰色的细毛,最终以落叶的方式结束生命周期,且不裂荚。每株能结出122.6粒圆形、种皮黄色且有光泽的籽粒,种脐呈淡褐色,百粒重达19.2克。在2017年的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品质分析中,中黄301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2.71%,粗脂肪含量为19.68%,显示出其卓越的营养价值。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黄301在2017年经过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接种鉴定,显示出对花叶病毒3号和7号株系的抗性,这为大豆的病害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产量表现上,中黄301同样不负众望。2017至2018年的全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228.3公斤,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10.3%。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230.3公斤,比对照增产9.6%,这一成绩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栽培中黄301的关键在于适宜的播种时间,建议在6月上中旬进行,每亩的种植密度为12500至15000株,其他管理措施与一般大田相同。这一品种适宜在全省适宜地区进行夏大豆种植,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黄301,不仅仅是一个品种,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的结晶,是农民增收的希望,更是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