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双合1号”玉米的农业革新之旅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玉米品种的改良一直是提高产量和作物质量的关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双合1号”玉米的世界,一探究竟。
“双合1号”的诞生: 由周立中在2002年精心培育,通过自选系D3001与外引系吉853的完美结合,诞生了这一玉米单交种。母本D3001的选育历程长达8代自交,而父本吉853则源自吉林省农科院的精心培育。
特性与表现: “双合1号”以其独特的生长特性脱颖而出。幼苗期,它的叶鞘呈现紫色,叶片和叶缘则是生机勃勃的绿色。随着成长,它的株型逐渐展现出半紧凑的形态,株高可达305厘米,穗位141厘米。花丝和花药分别呈现淡紫色和黄色,而颖壳则是绿色。它的果穗中间型,穗长19.6厘米,穗行数在16至18行之间,穗轴粉色,籽粒为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9.8克。在抗倒伏方面,它的表现同样出色,倒伏(折)率仅为4.6%。
营养与品质: 经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测定,“双合1号”的籽粒容重高达773.2克/升,粗蛋白含量为11.92%,粗脂肪含量5.00%,粗淀粉含量72.36%,赖氨酸含量0.33%,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它在营养价值上的优势。
抗病性: 在2005至2006年的人工接种鉴定中,“双合1号”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性,中抗大斑病和灰斑病,对丝黑穗病也有中抗表现,但对弯孢菌叶斑病和青枯病的抗性稍弱。
产量与试验: 在辽宁省的区域试验中,“双合1号”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695.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1.1%。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为667.6公斤,同样比对照增产3.8%。
栽培要点: 适宜在山地及平原地区,中等肥力以上的土壤上栽培。推荐的适宜密度为3500株/亩,同时,种植者需要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青枯病和玉米螟。
适宜地区: “双合1号”适合在辽宁省的沈阳、铁岭、丹东、阜新、锦州、朝阳等地种植,这些地区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非常适合中晚熟玉米的种植。
“双合1号”玉米,以其卓越的生长特性、营养价值和抗病性,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成为了中晚熟玉米区种植者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