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麦138:四川盆地的高产新希望
2024-12-05 03:16:31 发布
在四川盆地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中科麦138”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一品种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精心培育,是川麦42与川育16的杂交结晶,以其春性生长特性,全生育期约180天,与当地对照品种绵麦37相当。
“中科麦138”的幼苗半直立,展现出强大的分蘖力和适中的叶片宽度,深绿色的叶色透露出其旺盛的生长势。株高约83厘米,株型紧凑,穗形纺锤,小穗着生密度适中,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的籽粒卵圆形且饱满,平均亩穗数达到21.06万穗,穗粒数44.8粒,千粒重高达49.7克。
在品质方面,“中科麦138”同样表现出色。2013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的测定显示,其籽粒容重为831克/升,蛋白质含量13.55%,面粉湿面筋含量26.1%,沉降值45.5毫升,面团稳定时间2.5分钟。这些数据表明,中科麦138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上乘。
产量表现上,“中科麦138”在2011-2012年度四川省区试中,平均亩产395.76公斤,比对照绵麦37增产13.5%;2012-201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2.18公斤,增产10.4%;两年区试平均亩产388.97公斤,增产12.0%。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26.10公斤,增产13.0%,显示出其稳定的高产潜力。
栽培“中科麦138”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播种期以四川盆地10月25日至11月15日为宜;基本苗每亩14-16万;施肥方面,亩施纯氮10-12公斤,并配合施用磷、钾肥;田间管理要重视除草和蚜虫防治,同时适时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
“中科麦138”适宜在四川省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以其高产、优质的特性,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