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节水小麦新品种“京农14-95”:高效与抗性兼备

2025-04-30 05:03:07 发布

在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京农14-95”的小麦新品种以其出色的节水性能和抗病能力,在北京地区脱颖而出。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京审麦20210002,是经过严格审定的优良品种。

“京农14-95”是一种常规品种的冬性小麦,其生育期平均为250天,与对照品种农大212的成熟期相当。这种小麦的株高约为80.3厘米,穗型为纺锤型,具有长芒、白壳和白粒的特点。每亩的穗数可达39.6万穗,每穗平均粒数为33.9粒,千粒重为42.0克。虽然抗倒性一般,但抗寒性中等,尤其在节水性方面表现出色。

在抗病性方面,“京农14-95”对条锈病具有高抗性,但对叶锈病和白粉病的抗性较弱,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治这两种病害。2019年的品质检测结果显示,该品种的容重为786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为15.9%,湿面筋含量(14%湿基)为35.0%,吸水率为59.2%,面团稳定时间为3.0分钟,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良好的加工品质。

在产量表现上,“京农14-95”同样不负众望。2018年和2019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463.2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5.9%。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481.1公斤,比对照增产14.0%。

种植“京农14-95”时,建议在9月28日至10月10日之间播种,基本苗为20万至25万。如果播种晚于10月5日,应适当增加基本苗数量。播种时需浇足底墒水,并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20公斤二铵和10公斤尿素。冬前要浇足冻水,确保安全越冬。返青至起身期以控制为主,不作肥水管理,拔节期则需重施肥,每亩施用10公斤尿素,并浇好拔节水。齐穗后要及时浇扬花灌浆水,并进行蚜虫、白粉病防治,以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综上所述,“京农14-95”以其节水性能、抗病能力和高产潜力,成为北京地区种植的理想选择。尽管需要特别注意叶锈病和白粉病的防治,但其综合表现无疑为北京地区的小麦种植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