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希望——广红1号红米品种介绍

2024-12-18 03:34:42 发布

在广东省的肥沃土地上,广红1号红米品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异的性状,成为了当地农民的新宠。这款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红米品种,以其“粤审稻2012029”的审定编号,正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广红1号,源自广银软占和南红宝的优良基因,是一款感温型常规稻红米品种。它在晚造季节的平均全生育期为113天,与红荔丝苗相仿,展现出了良好的生长周期控制。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叶片较长,这些特性使得广红1号在田间管理上更为便捷。尽管抗倒力和耐寒性仅为中等和中弱,但其后期熟色好,为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产量上,广红1号表现不俗。2010年晚造省区试中,平均亩产370.52公斤,与对照种红荔丝苗相比减产不显著;2011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87.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5.42%,同样增产不显著。而在2011年晚造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345.3公斤,比对照种红荔丝苗增产4.89%,展现出了其稳定的产量潜力。

广红1号的米质同样令人称赞。精米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高达71.2%~72.5%,垩白粒率低至6%~7%,垩白度仅为0.7%~1.4%,直链淀粉含量为16.4%,胶稠度在68~85毫米之间,长宽比为3.2~3.3,食味品质分高达80~81分,这些都是其米质优良的有力证明。

然而,广红1号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仅为中等,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治这两种病害。省品审会的审定意见也强调了这一点,并指出广红1号适宜在广东省中南稻作区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晚造种植。

总的来说,广红1号以其优质的米质、稳定的产量和适宜的种植区域,成为了广东省农业发展中的一颗新星。它不仅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也为消费者的餐桌增添了一份健康与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