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甘蔗新品种“闽牧117”:高产量与优良品质的结合
探索福建农业的新突破,我们发现了一种名为“闽牧117”的甘蔗新品种,它以其卓越的产量和优良的品质在农业领域脱颖而出。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精心培育,这个品种的认定编号为“闽认草2014001”,其原名为“闽牧02117”,源自甘蔗CP65~357与福建割手密的杂交。
“闽牧117”以其直立的茎秆和3.5至4.5米的高度,以及1.8至2.4厘米的茎粗,展现出强健的生长态势。茎黄绿色,节间长13至16厘米,搭配深绿色的长叶,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其椭圆形的芽和穗状花序在11月下旬绽放,不仅美观,更预示着丰收。
这个品种的耐寒性和再生能力极强,宿根性优良,干物质含量高达23.7%。经过科学测定,其茎高2米(全株)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为9.27%,粗脂肪含量为28克/公斤,钙含量为0.31微克/克,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70.9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5.17%。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得“闽牧117”不仅在产量上表现优异,更在营养价值上胜人一筹。
在产量表现上,“闽牧117”同样令人瞩目。经过漳州、南平、福州等地多年的多点区试,年均亩鲜草产量达到12530.67公斤,干草产量为2960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闽牧101”增产9.2%和18.3%,均达到显著水平。
栽培“闽牧117”的关键在于适宜的下种期和适量的下种量。建议在4至5月进行播种,每亩下种量为5000段双芽苗,并在下种前施足基肥,收割后适时追肥,留茬高度控制在5至10厘米。同时,注意防治螟虫和蚜虫,以保护植株健康。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闽牧117”的评价是:这是一个多年生甘蔗属牧草品种,产量高,茎部微甜,适口性好,田间调查表明病害发生轻。适宜在福建省低海拔地区种植,适用于青饲或制作青贮饲料。栽培时应注意防治螟虫和蚜虫。经过审核,该品种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认)定规定,已通过认定。
“闽牧117”以其高产、优质和抗病性,成为了福建省农业发展的又一亮点,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健康、营养的农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