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豆5号:四川盆地的高蛋白大豆新星

2024-08-16 03:04:16 发布

在四川盆地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南豆5号”的大豆品种正在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由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独特的特性和优异的产量表现,赢得了农民朋友的青睐。

“南豆5号”的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4007,它的父母本分别是矮脚早和贡豆6号。这种大豆品种具有白花、棕毛和披针形叶,株型紧凑,展现出有限结荚的生长习性。平均生育期为109天,株高适中,为49.5厘米,分枝数量为2.3个,百粒重达到22.4克。成熟时,它的荚壳呈现褐色,种子则为椭圆形,种皮黄色,脐部为褐色,平均粗蛋白质含量高达46.18%,粗脂肪含量为18.71%,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大豆。

在产量方面,“南豆5号”同样表现出色。2002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了146.5公斤,比当时的对照品种湘春10号增产5.5%,这一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尽管2003年的续试中出现了5.2%的减产,但两年的区域试验平均下来,仍然比对照增产1.6%。2003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为122.0公斤,再次比对照增产4.8%。

对于种植“南豆5号”,技术要点也相当明确。播种期根据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春播在3月中下旬,夏播在5月中下旬,秋播则在7月的上旬至下旬。种植密度方面,春夏季净作时亩保苗1.5-1.7万株,与花生、红苕等作物间作时亩保苗0.2-0.25万株。施肥方面,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0-25公斤及人畜粪水1000-1500公斤作为底肥。

经过严格的审核,南豆5号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已顺利通过审定。这一品种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适宜在四川盆地及低山丘陵地区、湖南北部、江西中部及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及湖北江汉平原等地区进行春播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和增收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