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麦875:河南大地上的丰收希望
在河南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小麦是农民心中最亲切的作物。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新型小麦品种——中麦875,它由何中虎、阎俊等育种专家历经数年精心培育而成,以豫审麦2014027的编号,正式成为河南省小麦家族的一员。
中麦875,这个名字背后,是育种者们对农业科技的不懈追求。它源自周麦16与荔垦4号的优良基因,展现出半冬性中晚熟的特性,全生育期长达226.5至236.9天。幼苗半匍匐生长,叶片细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出色,春季则快速拔节,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型紧凑,穗型长方,穗层整齐,小穗排列松散,芒中,壳白,粒白,质地坚硬,饱满度极佳。
在抗病性方面,中麦875表现中抗条锈病,但对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有一定的感染风险,对赤霉病则较为敏感。品质上,它蛋白质含量高达15.45%至15.69%,容重804至808g/L,湿面筋含量30.8%至34.0%,各项指标均显示出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产量方面,中麦875在连续三年的试验中均展现出稳定的增产潜力。2010至2011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74.8公斤,较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6%;2011至2012年度,平均亩产481.9公斤,增产4.3%,极为显著;2012至2013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5.8公斤,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强调了播期和播量的精准控制,以及田间管理的科学性。播期以10月上中旬为宜,亩播量8至10公斤,随播种延期适当增加播量。田间管理以农家肥为主,合理配施氮磷钾肥,确保作物健康成长。同时,适时的病虫害防治也是保障中麦875高产的关键。
经过严格的审定,中麦875被认定为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的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这不仅是对育种者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河南农民丰收的希望。中麦875,带着科技的力量,扎根于河南的沃土,为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带来新的希望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