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过后,我们如何守护健康?
近期,广东多地遭遇洪水侵袭,清远、佛山、肇庆等地纷纷发出预警,水文站水位突破警戒线,暴雨过后的卫生问题不容忽视。那么,洪灾之后我们应如何防范疾病,保护自身健康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专家刘蕴婷提醒我们,洪水过后,食源性疾病和蚊媒传染病是两大主要威胁。环境的污染可能通过井水、土壤等途径影响我们的健康。食源性疾病通常由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引起,表现为腹泻、呕吐等症状;而蚊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等,可能引起发热、肌肉酸痛等。
在食品卫生方面,刘蕴婷建议我们在制作、运输、储存和分发食品时,要特别注意生熟分开、防雨防虫、防腐防霉,并使用小包装以减少浪费。对于饮用水,她建议首选合格的瓶装水,若使用井水则需经过疾控部门检测,确保安全后方可煮沸使用。
此外,洪水后湿润的环境是蚊虫滋生的温床。刘蕴婷提醒我们,要及时清理家中垃圾,对木质材料进行消毒,做好灭蝇、灭蚊工作,并确保公厕的清洁与消毒。同时,我们还需警惕新冠肺炎疫情与灾后传染病的叠加风险。
涉水或赤脚在洪水中行走,可能会增加感染皮肤疾病和钩端螺旋体病的风险。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接触污染水源或家畜排泄物、血液等途径传播。早期症状包括发热、结膜充血、腹泻等,若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抗菌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恶化。
李文浩医生建议,洪水过后,除了注意食品卫生和饮水安全,还应重视手部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接触宠物后洗手。家庭成员若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餐具消毒,防止家庭内传播。对于婴幼儿,若出现腹泻、尿少、哭泣无眼泪等症状,也应迅速求医。
李文浩还强调,除了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状况同样重要。洪水可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可能更加感到恐慌和无助。因此,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应加强对受灾群众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平复情绪,共同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