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玉6号:黔山秀水间的玉米新宠
在贵州的山川之间,一种名为K玉6号的玉米品种正悄然成为农民的新宠。它不仅拥有黔审玉2011020号的官方认证,更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赢得了当地农民的青睐。
K玉6号,这个名字背后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和重庆科光种苗有限公司的心血结晶。自2000年诞生以来,它经历了精心的选育和严格的审定过程,最终在2006年通过重庆市的审定,成为正式的农作物品种。
它的生长周期为133天,株高约286厘米,穗位高124厘米,株型半紧凑。幼苗叶片和叶鞘均呈绿色,第一叶叶尖为尖圆形,雄穗侧枝与主轴夹角适中,雄花颖片基部颜色浅紫色,花药外部呈黄色,雌穗花丝绿色。果穗呈园锥形,穗长20.4厘米,穗行数15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百粒重33.5克。
K玉6号不仅外观吸引人,其内在品质同样出众。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其容重达765g/L,粗淀粉含量75.46%,粗蛋白8.29%,粗脂肪4.03%,赖氨酸0.28%。四川省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的接种鉴定显示,K玉6号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对大斑病和丝黑穗病有一定的抗性,但对玉米螟较为敏感。
在产量方面,K玉6号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08年贵州省区域试验跨区组平均亩产605.7公斤,比对照增产6.26%;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616.8公斤,比对照增产5.62%。两年平均亩产611.3公斤,比对照增产5.94%,增产点达82.35%。201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2公斤,比对照增产0.9%。
种植K玉6号,需要适时播种,育苗移栽,合理密植,一般亩植3000~3500株。施肥方面,中等肥力地块亩施纯氮2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氯化钾10~15公斤,采用一底三追施肥法。在生长期间,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螟,及时中耕除草,加强管理。
K玉6号适宜在贵州省的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和六枝特区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种植。它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为贵州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