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软红米:广东省的优质稻米新星
2024-07-27 03:06:13 发布
在广东省,一种名为软红米的稻米品种正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成为稻米爱好者的新宠。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软红米,以其审定编号粤审稻2008041,代表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对传统稻作的创新。
软红米的诞生源于五丰占和农家红米的完美结合,它不仅继承了红米的色泽,更在生长周期、产量和抗病性上展现出卓越的表现。晚造全生育期平均108天,与市场上的优优122品种相当,展现出其适应性和稳定性。分蘖力强,抽穗整齐,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叶姿直立,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软红米的繁茂生长态势。
在米质方面,软红米的晚造精米达到了国标和省标的优质2级标准。整精米率高达67.6%,垩白粒率仅为13%,垩白度低至2.9%,直链淀粉含量适中,为16.4%,胶稠度达到66毫米,食味品质得分高达83分,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软红米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的卓越表现。
软红米不仅在品质上表现出色,其抗病性同样令人瞩目。它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能力,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穗瘟和叶瘟的病级也较低,这使得软红米在田间管理上更为简便,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更加环保健康。
产量方面,软红米在2006年和2007年的试验中,平均亩产均在400公斤以上,虽然略低于对照种,但减产幅度并不显著。此外,软红米的日产量稳定在3.82至3.93公斤之间,显示出其稳定的产量潜力。
在栽培技术方面,软红米需要后期适当的灌溉和适时的收获,以确保谷粒的完熟和种皮的鲜艳红色。广东省品审会也对软红米的丰产性、米质和抗病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其适宜在广东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进行早、晚造种植。
软红米,不仅是广东省农业科技的结晶,更是稻米品质与健康生活的完美结合。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软红米无疑将成为稻米市场上的一颗璀璨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