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麦18:黄淮冬麦区的高产新选择

2024-07-22 02:14:12

周麦18,一个由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种,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综合抗性,正逐渐成为黄淮冬麦区农民的新宠。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06的周麦18,源自内乡185和周麦9的杂交,于2004年获得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肯定。

周麦18属于半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略晚于豫麦49号,但幼苗生长健壮,分蘖力和成穗率均表现不俗。它的株高适中,约80厘米,茎秆弹性好,株型略松散,穗层整齐,具有纺锤型穗和清秀的长相。此外,周麦18的籽粒半角质、均匀饱满,千粒重达到45.2克,商品性极佳。

在抗性方面,周麦18展现出了中等的抗寒性,以及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它耐旱、耐渍,能够抵御干热风,同时在后期高温条件下也能保持良好生长,落黄表现良好。在抗病性方面,周麦18高抗秆锈病,中抗条锈病,但对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的抗性稍弱,因此在栽培时需注意防治这些病害。

产量是衡量小麦品种优劣的重要指标,周麦18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在2003-2004年度和2004-2005年度的区域试验中,周麦18的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74.5公斤和535.2公斤,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豫麦49号。在生产试验中,周麦18同样表现出色,平均亩产505.6公斤,增产效果显著。

栽培周麦18时,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10日至25日,每亩基本苗数量建议在12万至16万苗之间。在种植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赤霉病,以确保周麦18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综合来看,周麦18以其高产、抗倒伏、耐旱等特性,以及良好的商品性,被推荐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及山东省菏泽中高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对于追求高产和综合效益的农民来说,周麦18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