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农业科学院的骄傲——“阜麦13”品种介绍
在安徽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阜麦13”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业的新宠。这个品种由阜阳市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凝聚了冯家春、夏云祥、康苗苗等育种专家的智慧和汗水。
“阜麦13”是一种半冬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约为223.4天,相较于市场上的济麦22品种,它早熟了1.7天。这种早熟特性意味着农民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从而节省时间和劳力。幼苗呈现半匍匐生长状态,叶片绿色且较宽,虽然分蘖力稍差,但成穗率却相当高。株高85.4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茎秆腊质较轻,熟相良好,这些特性使得“阜麦13”在田间管理上更为便捷。
在产量方面,“阜麦13”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18-2019年度,它的亩产量达到了631.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5.45%,这一增产效果极为显著。接下来的2019-2020年度,亩产量为567.0千克,增产5.73%,同样表现出色。到了2020-2021年度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63.1千克,增产5.83%,这一连续的增产记录充分证明了“阜麦13”的高产潜力。
“阜麦13”的抗病性也不容忽视。它对赤霉病和纹枯病表现为中感,对白粉病则表现为抗性至中感,这使得在病害防治上可以更加精准和经济。此外,其品质分析结果显示,容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关键指标均符合中筋品种的标准,为面食加工提供了良好的原料。
在栽培技术方面,“阜麦13”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至25日,每亩基本苗数建议在16-18万之间。施肥管理上,建议施足底肥,并在农家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4-16千克,其中底肥占70%,追肥占30%。同时,还需一次性施入五氧化二磷6-8千克和氧化钾6-8千克作为底肥。在病虫害防治上,特别需要注意赤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等。
经过严格的审定,“阜麦13”符合安徽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并已通过审定,适宜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地区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无疑将为当地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种植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