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作1:东北稻区的希望之种

2024-10-13 02:44:44 发布

在东北广袤的稻田中,一种名为“北作1”的水稻品种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为当地农民带来丰收的希望。这款由梅河口吉洋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吉林省吉阳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培育的粳型常规水稻,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稻20200060,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北作1”的株高约92.1厘米,穗长15.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可达24.9万穗,每穗总粒数111.0粒,结实率高达93.1%。它的全生育期为139.2天,比传统的龙稻20早熟5.3天,这意味着它能更早地为农民带来收获。在稻瘟病抗性方面,虽然它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中等,但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在产量表现上,“北作1”同样不负众望。2017年和2018年的区域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分别为500.38千克和579.57千克,两年平均产量为544.92千克,略高于对照品种龙稻20。到了2019年的生产试验,它的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92.1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了9.01%。

栽培“北作1”需要精细的管理。播种和插秧的最佳时间是4月中旬和5月中下旬,栽培密度应控制在行株距30厘米×15厘米,每穴3-4棵苗。施肥策略也至关重要,每亩需施用纯氮10千克,按照底肥、蘖肥、补肥和穗肥的比例分期施用。同时,钾肥和磷肥的合理搭配,以及科学的水分管理,都是确保“北作1”高产的关键。

病虫害防治也是栽培“北作1”不可忽视的一环。7月上中旬要特别注意防治二化螟,同时全生育期间要及时防治稻瘟病,以保护植株健康。

“北作1”已经通过了国家的严格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吉林省早熟稻区、内蒙古兴安盟中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种植。虽然在稻瘟病重发区不宜种植,但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它仍然有望成为东北稻区农民的新宠。随着“北作1”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东北的稻田将更加金黄,农民的脸上将洋溢着更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