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羔白肌病:如何识别与防治?
2024-10-21 10:00:04 发布
羊羔白肌病是一种影响幼年羊只的疾病,其特征是骨骼肌、心肌和肝脏组织出现变性和坏死,导致肌肉颜色变淡,甚至苍白。该病通常在秋冬或冬春季节转换、饲料短缺时发生,表现为羊羔弓背、四肢无力和运动困难等症状。
病因分析显示,饲料中硒和维生素E的缺乏是主要原因,同时微量元素如钴、锌、银含量过高也可能影响硒的吸收。硒缺乏症的发生与饲料中硒含量低于千万分之一有关。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容易在不良保存条件下分解。在缺硒地区,羔羊白肌病的发病率较高。
症状上,病变肌肉颜色变淡,羔羊多在3-5周龄时易感,且生长速度越快的羔羊越容易发病,死亡率可达40-60%。
剖检病变时,可见骨骼肌和心肌苍白、变性,伴随营养不良的迹象。
诊断上,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组织学分析,可以确诊为羊羔白肌病。实验室检查也有助于确诊。
预防措施包括在缺硒地区对新生羔羊进行亚硒酸钠注射,以及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确保饲料中硒和维生素E的充足。
治疗方面,对发病羔羊进行亚硒酸钠注射,并可辅以维生素E注射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