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吉农糯1号”:吉林省的金色玉米奇迹
在吉林省广袤的田野上,一种名为“吉农糯1号”的玉米品种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产量,成为了当地农业的骄傲。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精心培育,这款玉米品种自2002年诞生以来,以其早熟特性和较高的产量,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吉农糯1号”的种子呈黄色,硬粒型,每百粒重达33.4克,预示着其结实的潜力。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绿色,形成一道独特的田间风景。成株高达230厘米,穗位100厘米,叶片多达21片,花药粉色,花丝红色,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果穗长锥形,穗长20厘米左右,穗行数12-14行,单穗粒重高达186.0克,籽粒黄白色,硬粒型,百粒重37.5克。品质分析显示,籽粒含粗蛋白9.79%,粗脂肪4.31%,粗淀粉74.59%,赖氨酸0.27%,容重760克/升,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吉农糯1号”的营养价值。
尽管在抗逆性方面,它对丝黑穗病和茎腐病较为敏感,但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以及对弯孢菌叶斑病的中等抗性,也显示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作为早熟鲜糯品种,它比春糯1、垦粘1早熟2天,在吉林省出苗至鲜果穗采收仅需83天左右。
产量方面,“吉农糯1号”在2005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达到10540.0公斤,虽然略低于对照品种春糯1,但在200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公顷产量高达13578.7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增产1.6%,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2466.5公斤,增产6.2%,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产量潜力。
栽培要点上,建议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清种公顷保苗5.5万株,施足底肥,口肥复合肥200公斤/公顷。隔离种植需保持150-200米以上,父母本错期播种,注意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吉农糯1号”适应于吉林省大部分地区,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高产量、高品质的玉米种植选择。它不仅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科研结晶,更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