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优448:水稻新贵,丰收的希望
2024-08-07 04:28:57 发布
在金色的稻田里,一种名为中优448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农民朋友的新宠。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国审稻2003061的编号,正式亮相于农业舞台。
中优448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14.2天,与市场上的汕优64相当,但更为突出的是其株高97厘米的植株,株叶形态良好,群体整齐划一,剑叶挺直,穗形较大,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然而,它也并非完美无缺,易感纹枯病,且不抗倒伏,这是种植者需要留意的地方。
在产量上,中优448在2001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501.4公斤,虽与对照组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2002年续试中,却以453.5公斤的平均亩产,实现了3.08%的显著增产。尽管在生产试验中略有减产,但其产量表现依然值得期待。
米质方面,中优448的整精米率达到55.7%,长宽比为3.3,垩白米率24%,垩白度3%,胶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这些指标均达到了国标三级优质米的标准,保证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种植中优448,需要掌握几个关键技术点:适时播种,一般在6月中下旬进行,亩播种量控制在10~12公斤;合理密植,亩栽1.6~2.0万穴,每穴2粒谷苗,确保亩基本苗在10~12万株;肥水管理上,亩施纯氮8~10公斤,磷肥25~30公斤,钾肥15~20公斤,并注意科学管水,防止倒伏;同时,要重视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国家品审会的专家们经过严格审核,一致认为中优448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并已通过审定。这一品种不仅米质优良,而且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双季稻区作为晚稻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和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