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农826”:冬小麦新希望,丰产抗旱的绿色守护者
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孕育出了一种新的冬小麦品种——“临农826”。2004年,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它进行了严格的审定,赋予了它品种审定编号甘审麦2004011,标志着这一品种的正式诞生。
“临农826”的诞生,源于1991年的一次科学杂交,它以919-18/5为母本,绵阳87-22为父本,经过精心选育,最终形成了这一具有独特特性的冬小麦品种。它的幼苗呈现出浓郁的绿色,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株高在90至115厘米之间,叶片挺立,蜡质厚实,为它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层。
它的穗形为长方形,顶芒,白壳,穗长6至10厘米,小穗排列紧密,每穗小穗数在15至21个之间,穗粒数更是达到了35至60粒。籽粒呈卵圆形,白色,半角质,粒大而饱满,千粒重在36.5至52.8克之间。它不仅在外观上表现优异,更在营养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含粗蛋白质13.68%,赖氨酸0.47%,湿面筋29.5%,沉降值38.0毫升。
“临农826”具有冬性,生育期为261至270天,属于中早熟品种。它不仅抗旱、耐寒,而且灌浆快,落黄好,抗干热风,是干旱地区的理想选择。经过省农科院植保所的鉴定,它对当前主要条锈病生理小种及混合菌表现中抗,对条中31、水源14致病类型表现感染,同时抗白粉病,为农民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种植选择。
在栽培技术方面,“临农826”需要高水肥,施足底肥是关键。种肥亩施二铵和尿素各10公斤,返青后亩施硝铵5至7.5公斤。在川水地拔节前喷施一次矮壮素,可以有效防止倒伏。同时,注意防治锈病,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临农826”适宜在临洮、渭源、陇西等地种植,它的出现,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更为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一株小麦,更是绿色农业的守护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