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杂棉166F1:湖北棉花新宠,高产抗病的绿色选择

2024-07-27 03:15:43 发布

在湖北省的棉田里,一种名为“荆杂棉166F1”的杂交棉花品种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当地棉农的新宠。这个品种由荆州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以“荆B6”作为母本,“荆W101”作为父本,通过科学配组,诞生了这一具有转Bt基因的棉花新种。

荆杂棉166F1在2005至2006年的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平均产量达到112.33公斤/亩,比对照品种鄂杂棉1号增产8.25%,显示出其显著的增产潜力。纤维品质方面,2.5%的跨长达到28.7毫米,比强29.2CN/tex,马克隆值5.0,这些指标均表明其纤维的优良品质。

植株特征上,荆杂棉166F1属于塔型松散的高植株,茎杆光滑且柔软,叶片中等大小,花药白色,铃卵圆形且结铃均匀,吐絮畅顺。在区域试验中,株高达到132厘米,单铃重6.15克,大样衣分40.57%,子指10.4克,生育期为121.3天,霜前花率高达89.81%,且具有耐枯、黄萎病的抗病性。

栽培荆杂棉166F1,需要遵循几个关键要点:首先,选择质量合格的F1代种子;其次,适时播种,4月上中旬为佳,每亩种植密度约1800株;再者,科学施肥,注重底肥、花铃肥,以及有机肥、钾肥和硼肥的补充;此外,合理化调,塑造理想株型;最后,加强田间管理,减轻倒伏风险。

荆杂棉166F1适宜在湖北省棉区种植,但需注意,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这一品种以其高产、抗病和优质纤维的特点,为当地棉农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更高的收益,是湖北省棉农的绿色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