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嘉早17:高产水稻新选择,农业科技的结晶
2024-07-23 02:08:18 发布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中嘉早17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稻农们关注的焦点。这款由权威机构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培育的水稻品种,以其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8,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中嘉早17属于籼型常规水稻,特别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双季早稻种植。它的全生育期平均为109天,略长于对照品种浙733,却以更加健壮的株型和茎秆,保证了更高的产量潜力。每亩有效穗数可达20.6万穗,株高88.4厘米,穗长18.0厘米,每穗总粒数122.5粒,结实率高达82.5%,千粒重26.3克,这些数据都指向了它作为高产水稻的潜力。
在米质方面,中嘉早17的整精米率达到66.7%,长宽比为2.2,垩白粒率高达96%,垩白度17.9%,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9%,虽然米质评价为一般,但在产量和抗性方面的表现足以弥补这一点。
产量表现上,中嘉早17在2007年和2008年的区域试验中,分别比对照浙733增产10.50%和7.70%,两年平均增产9.12%,显示出其稳定的增产能力。2008年的生产试验更是达到了14.71%的增产幅度。
栽培技术要点上,中嘉早17需要适时播种,注意种子消毒,培育壮秧。在肥水管理上,需肥量中等,强调施足基肥和早施追肥,合理配比氮、磷、钾,以及适时的水分管理。同时,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稻瘟病、白叶枯病和飞虱等。
尽管中嘉早17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弱,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也较低,但它的熟期适中和高产量特性,使其成为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等地区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的理想选择。
中嘉早17,不仅是农业科技的结晶,更是稻农们实现高产梦想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