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50号:旱地小麦的丰收使者
在甘肃的广阔土地上,有一种小麦品种以其卓越的抗旱性和高产能力脱颖而出,它就是“天选50号”。这个由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以其独特的遗传组合——天94-3父本和FUNDLEA900母本的杂交后代,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天选50号”是一种冬性小麦,其生育期为259天,幼苗呈现半匍匐生长,穗形纺锤,白壳无芒,株高约96厘米,穗长7.1厘米。每穗大约有36.4粒,籽粒为长椭圆形,红色,硬质,千粒重达到44.5克。在营养成分上,它的表现同样出色,粗蛋白含量为14.85%,湿面筋含量29.5%,这些指标对于面粉加工来说至关重要。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天选50号”在抗病性上的表现。苗期对条锈病混合菌免疫,成株期对多种条锈病株系同样免疫,这大大降低了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在产量方面,“天选50号”同样不负众望。2008至2009年的区域试验中,其平均亩产达到410.45公斤,比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5.20%。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361.7公斤,较兰天19号增产6.9%,这一成绩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珍贵。
栽培“天选50号”需要精细的管理。在高山二阴区,9月中旬是播种的最佳时期,而在浅山区则适宜在9月下旬播种。播种量控制在12.5-15.0公斤/亩,保苗约25万株/亩。施肥方面,需要施用3000公斤以上的农家肥,以及30-40公斤的过磷酸钙和10-15公斤的尿素。在干旱山区,底肥应一次性施足,而在二阴山区,则需要在起身拔节期根据苗情追施尿素10-12公斤。抽穗后,及时防蚜和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增加粒重。
“天选50号”适宜在天水、陇南地区海拔1800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浅山梯田地和南北二阴区种植,为这些地区的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它不仅是旱地小麦的丰收使者,更是农业科技进步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