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4853”小麦品种:高产抗旱的新选择
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一种名为“长4853”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抗旱特性,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一品种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精心培育,经过晋审麦2013003的审定编号认证,标志着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正式推广。
“长4853”是一种冬性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生长,芽鞘呈现绿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可达80厘米。叶片绿色,茎秆黄色,穗型为纺锤型,平均穗长8厘米,长芒、白壳,护颖卵形,颖肩斜肩,颖嘴中弯,小穗密度中等。籽粒长圆形、白色,粒质中等,饱满,一般亩穗数约35万,穗粒数约28粒,千粒重约40克。相比对照品种长6878,其熟期早1至2天。
在抗病鉴定方面,“长4853”对条锈病高感,对叶锈病和白粉病中感,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病害的防治。品质分析显示,该品种容重812g/l,粗蛋白质含量15.14%,湿面筋30.3%,沉降值24.5ml,吸水量53.0 ml/100g,形成时间2.5分钟,稳定时间2.1分钟,弱化度158F.U,粉质质量指标37mm,评价值38,硬度46.3,显示出良好的加工品质。
产量表现方面,“长4853”在2010至2012年的山西省小麦中部旱地组区试中,三年平均亩产达到284.8千克,比对照长6878增产7.5%,其中2012年的增产效果尤为显著,达到10.9%。在2011至2012年的生产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306.9千克,比对照增产6.6%。
栽培“长4853”时,建议亩播量为22万基本苗,对于薄地和晚播地块可适当增加播量。底肥施用量为每亩12至16千克纯氮和10至12千克纯磷,生育期间不再追肥。同时,要及时中耕锄草,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综上所述,“长4853”以其高产、抗旱和良好的加工品质,成为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旱地种植的理想选择,为当地农民带来新的希望和丰收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