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杂谷5号:抗旱抗病的谷子新品种

2024-12-09 03:33:10 发布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赤杂谷5号”的谷子新品种正在引起农民们的广泛关注。这个品种以其出色的抗旱性和抗病性,为当地农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赤杂谷5号”是由赤峰科凯杂交谷子科技开发实验站精心培育的成果,品种认定编号为蒙认谷2011002号。它的诞生源于一次精心的杂交实验,母本“科A3”和父本“R65-2”的结合,孕育出了这个抗除草剂的F1杂交种。母本“科A3”源自张家口坝下农科所的“黄希”,经过多年的杂交和回交转育,最终选出了优良单株。而父本“R65-2”则是从杂交组合R786×SR3522中筛选出的抗除草剂优良株系,经过五个世代的系统选择而成。

在田间,赤杂谷5号展现出了它独特的性状。幼苗绿色,叶鞘同样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植株半紧凑,株高达到133cm,展现出良好的生长势头。果穗呈长筒形,短刺毛,松紧适中,穗长29.9cm,籽粒圆形,黄谷黄米,千粒重2.9g,显示出其优良的产量潜力。

在品质上,赤杂谷5号同样表现卓越。2010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的测定结果显示,其粗蛋白含量为11.38%,粗脂肪含量为3.8%,粗淀粉含量高达61.51%,支链淀粉占淀粉的比例为68.30%,胶稠度为131.0mm,糊化温度为3.7级,这些指标均显示出其优良的食用品质。

抗性方面,赤杂谷5号同样表现出色。2010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植物保护室的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显示,该品种对谷锈病有中抗偏重的表现(2+),对黑穗病和白发病也有良好的抗性,病株率分别为8.8%和9.6%。

在产量试验中,赤杂谷5号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09年和2010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谷子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60.0kg和450.9kg,比对照赤谷8号分别增产29.0%和14.7%。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490.2kg,比对照增产18.3%。平均生育期为112天,比对照晚2天。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亩保苗应在1.2-1.8万株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在锈病重发区应谨慎使用赤杂谷5号。适宜种植地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等≥10℃活动积温2600℃以上的适宜区。

赤杂谷5号,这个集抗旱、抗病、高产于一身的谷子新品种,正在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农民的新宠,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