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的绿色希望——丽粳11号水稻品种介绍
2024-08-19 04:56:01 发布
在云南的高原上,一种名为"丽粳11号"的水稻品种以其独特的耐寒性和高产潜力,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希望的光芒。由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这款粳型常规水稻以其优异的性状,成为高寒稻区的种植优选。
丽粳11号的诞生源于2000年1月海南的一次科学实验,通过滇粳优2号与丽2/合系41号的杂交,经过系统选择,最终孕育出这一优良品种。它的株型紧凑,叶色鲜绿,展现出旺盛的生长力。全生育期长达182天,株高98.3厘米,穗长19.4厘米,每穗可结出145粒,其中112粒可成熟,千粒重达到24.2克。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丽粳11号对产量的承诺。
在米质检测中,丽粳11号展现出了优秀的品质:糙米率85%、精米率76.8%、整精米率55.7%,粒长5mm,长宽比1.8,垩白率26%,垩白度4.6,透明度2级,碱消值6.1,胶稠度64mm,直链淀粉含量16.7%,蛋白质含量8.7%。这些指标不仅保证了米的食用品质,也体现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抗性鉴定显示,丽粳11号对稻瘟病具有中抗性,虽然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稍显不足,但其耐寒性却异常突出,这使得它在云南省海拔2100米以上的高寒稻区能够茁壮成长。
产量表现方面,丽粳11号在2007至2008年的云南省中北部粳稻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669.7千克,比对照增产8%,增产点(次)率高达81.25%。虽然在生产试验中亩产有所波动,但最高可达701.7千克,最低也有526千克,这证明了丽粳11号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丽粳11号,不仅是一个品种的名称,更是高原农业发展的象征,它承载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农民的希望,为云南省的高寒稻区带来了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