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油50:绿色田野上的金色希望
在金色的秋收季节,有一种油菜品种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产量在众多油菜中脱颖而出,它就是“浙油50”。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这一品种,不仅在2009年获得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肯定,更在2010年荣获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证,成为全国认可的优质油菜品种。
“浙油50”以其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的特性,展现出了独特的生长优势。幼苗半直立,叶片宽大,顶裂叶圆形,叶色深绿,裂叶2对,叶缘全缘,光滑且较厚,叶被腊粉覆盖,无刺毛,花瓣黄色,侧叠复瓦状排列,种子黑色圆形。全生育期220天,株高16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48.5个,每角粒数19.0粒,千粒重3.91g。在抗病性方面,“浙油50”表现出低抗菌核病和抗倒性,为农民提供了更为稳定的产量保障。
在产量表现上,“浙油50”同样不逊色。2009至2010年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60.9千克,平均亩产油量72.76千克,比对照增产4.1%。2010至2011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84.1千克,平均亩产油量88.08千克,比对照增产11.7%。两年平均亩产172.5千克,平均亩产油量80.42千克,比对照增产8.1%。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浙油50”在产量和油量上的显著优势。
栽培技术要点方面,“浙油50”要求在长江中游区9月中旬播种育苗,每亩用种量0.5千克,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1:6,苗龄30~35天。每亩种植密度7000~8000株,施足底肥,包括农家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和硼砂。在苗期和开花后注意防治病虫害,以确保作物健康成长。
最终,根据农业部第1505号公告,“浙油50”适宜在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绿色希望。这不仅是对“浙油50”品质的认可,也是对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科研实力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