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76:抗病害、高产的夏大豆新品种
中黄76,一个由我国农业科研的领军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夏大豆新品种,以其卓越的抗病害能力和高产潜力,正成为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农民的新宠。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皖豆2016005,是普通夏大豆中的佼佼者。
中黄76以其亚有限结荚习性、紫花、灰茸毛和圆形叶片而著称。它的籽粒呈椭圆形,颜色为黄色,脐部也是黄色,成熟时植株能够全落叶,不裂荚,显示出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在2012年和2013年的区域试验中,中黄76的平均株高为87.7厘米,有效分枝1.5个,单株荚数44.7个,单株粒数84.9粒,百粒重达到18.6克。全生育期大约为104天,比对标品种中黄13稍晚成熟4天。
在抗性方面,中黄76表现出色。2012年和2013年的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南京)抗性鉴定显示,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3和SC7均表现出抗病和高抗的特性,病情指数分别为14%、18%、11%和6%。
品质方面,中黄76同样不俗。农业部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佳木斯)的检验结果显示,2012年和2013年的粗蛋白(干基)分别为38.52%和39.46%,粗脂肪(干基)分别为23.78%和23.40%。
产量表现上,中黄76在2012年区域试验中亩产达到206.96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47%,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果;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176.97公斤,较对照品种减产2.85%,这一差异不显著;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171.1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6.22%。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种植密度每亩1.2-1.5万株。对于肥力不同的地块,中黄76的施肥建议也有所不同:肥力高地块不需要施肥,中等地块亩施5-10公斤复合肥,低肥力地块则需亩施尿素5-6公斤、重过磷酸钙30-40公斤、硫酸钾15公斤,并拌以农家肥盖种。在花荚期,如遇干旱,适时浇水可保障丰产目标,同时要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综上所述,中黄76以其抗病、高产和易于管理的特点,成为了江淮丘陵区和淮北区农民的理想选择,有望在未来的大豆种植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