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科学院的绿色奇迹——草莜一号
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一种名为草莜一号的植物以其出色的饲草兼用特性,成为了当地农业的一颗璀璨明珠。由内蒙古农业科学院精心培育,草莜一号自1983年诞生以来,以其卓越的生长特性和高产出,为农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草莜一号的生长周期为100天,幼苗直立且叶色浓绿,成熟后株高可达125至150厘米。它的穗呈周散形,长度约25厘米,结实小穗约20个,籽粒纺锤形,颜色为黄色,穗粒数约60粒,穗粒重约1.1克,千粒重约24克。籽实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5.7%,脂肪含量为6.1%,这些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其成为优质的饲料来源。
在青草阶段,草莜一号出苗65至70天即可收割,株高可达130至150厘米。此时,青干草的蛋白含量为8.56%,脂肪含量为2.78%,总糖含量为1.09%,粗纤维含量为25.25%,维生素C含量为9.05毫克/100克,胡萝卜素含量为2.67毫克/100克,灰份含量为8.49%。这些数据表明,草莜一号不仅生长迅速,产草量高,而且营养价值丰富。
在产量表现上,草莜一号同样令人瞩目。2000年旱滩地示范中,平均亩产鲜草达到2716.3公斤,干草(风干)728.8公斤。2001年水地双季示范中,一季(4月播种,6月底、7月初收割)平均亩产鲜草3666.9公斤,干草(风干)1393.4公斤。旱滩地示范,平均亩产鲜草2040.3公斤,干草(风干)673.2公斤。巴盟小麦收割后复种,亩产鲜草2067公斤,2002年示范亩产鲜草2957公斤。
栽培草莜一号并不复杂。一季(4月份春播)时,亩播种子10公斤,种肥磷二胺5公斤与种子混施。二季(7月份夏播)时,亩播种子8公斤。一季幼苗三叶时防治蚜虫,三叶一心浇第一水,浇水后适时浅锄灭草。二季分蘖后期至拨节期前,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40公斤进行根处追肥。根据降雨情况,适时浇水。
草莜一号适应性强,适合在≥10℃有效积温1600℃至1800℃的地区种植。它的耐病性和抗倒伏能力,使得它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也能稳定生长,为农牧民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种植选择。草莜一号,不仅是内蒙古农业科学院的骄傲,更是农牧民心中的绿色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