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预防产后胎衣不下,保障奶牛健康?

2024-06-30 01:01:01 发布

产后胎衣不下,医学上称为胎衣滞留,是指奶牛在分娩后8小时内胎衣未能完全排出的情况。这一状况不仅可能导致母牛出现不发情、配种困难和习惯性流产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到母牛的生命,对养殖业造成不利影响。

识别胎衣不下的信号:产后8小时,如果奶牛阴门外仅有部分暗红色的胎衣和脐脉管断端露出,且大部分胎衣仍滞留在子宫内,这可能是胎衣不下的迹象。初期,奶牛可能会有怒责反应,但随后会逐渐平静。2至3天后,如果胎衣开始腐烂分解,奶牛阴门可能会流出红色、带有胎衣碎片和恶臭的液体。

胎衣不下的原因:可能包括传染病并发症,如布氏杆菌、李氏杆菌、霉菌病毒等;初产母牛产道狭窄、胎衣过大、产程过长或用力过度;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单一、饮喂失宜、缺乏必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奶牛子宫的特有结构。

治疗措施:一旦发现胎衣不下,应立即采取药物治疗。可使用催产素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2小时后可重复注射。中药治疗也是一个选择,如使用“益母生化散”灌服,如果24小时后胎衣仍未排出,可再次服用。在必要时,可进行胎衣剥离术,并在术后向子宫内放入阿莫西林,同时配合全身症状治疗。

预防策略:为了预防胎衣不下,可在奶牛产后4小时内皮下注射缩宫素,并使用中药茯苓煎煮后加入红糖和食盐,让奶牛内服,这有助于加速胎衣的排出。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识别、治疗和预防胎衣不下,保障奶牛的健康和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产地货源

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奶牛产地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