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杂488:高产油菜新品种,助力农业丰收
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精心培育下,一种名为中核杂488的油菜新品种应运而生,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优势,为油菜种植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中核杂488,这一甘蓝型半冬性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杂交种,以其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叶色较深且带有蜡粉等特点脱颖而出。其花瓣大而鲜黄,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平均233天,较对照秦优7号早熟1天。株高159.8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9.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高达488个,每角粒数19.8粒,千粒重4.1克。芥酸含量低至0.2%,硫苷含量20.87微摩尔/克,含油量高达43.47%,这些数据不仅展示了其优异的油质,也体现了其在健康油脂生产中的潜力。
在抗病性方面,中核杂488表现出低抗菌核病和抗病毒病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抗倒性。在2007至2009年的区域试验中,其平均亩产达到178.4千克,比对照增产11.0%,显示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早播早栽,以促进年前秋发,年后高产早熟。播种期应比当地甘蓝型油菜正常播种期早5天左右。中等肥力田块,移栽每亩0.8万至1.0万株,直播每亩1.2万至1.5万株,每穴留双株。移栽苗龄不超过40天,以确保早栽早管。此外,重施底肥,早追苗肥,增施磷、钾、硼肥也是关键。亩产200千克施肥标准为纯氮17.5千克,磷、钾减半作底施,氮肥以总肥量的50%作底肥,30%作年前苗肥,20%作蕾苔肥。缺硼田块每亩底施0.75至1千克硼肥,如遇长期干旱天气,在蕾苔期再喷施一次。同时,注意及时防病治虫除草,开好三沟,防止水渍,连片种植单收单贮。
中核杂488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及浙江、上海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春前苗期生长相对缓慢,宜早播,对硼肥敏感,缺硼土壤注意施用硼肥。
综上所述,中核杂488以其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成为了油菜种植的新选择,为农民的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