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农7131:河北小麦新希望,耐旱抗病的高产品种
在河北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邯农7131”的小麦品种正以其出色的表现吸引着农民的目光。这个品种,由王新民、赵振芳、祁耀正以及河北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培育,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河北省小麦种植的新选择。
邯农7131以其半冬性中熟的特性,平均生育期为238天,与当地的对照品种邯4589相当。幼苗阶段,邯农7131展现出半匍匐的生长姿态和深绿色的叶片,显示出其分蘖力较强的特点。成株后,株型半紧凑,株高约72.7厘米,穗形纺锤,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籽粒饱满,亩穗数可达41.8万,穗粒数34.4个,千粒重43.1克,熟相良好,抗倒性佳。
在品质方面,201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品质检测中心的测定结果显示,邯农7131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4.72%,湿面筋含量为27.8%,吸水量为56.8毫升/100克,形成时间为2.4分钟,稳定时间为2.2分钟,容重为805克/升,这些指标均显示了其优良的品质。
抗旱性方面,邯农7131在2013至2014年度的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为0.871,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1.044,平均抗旱指数为0.958,显示出中等的抗旱性。而在2014至2015年度,人工模拟干旱棚抗旱指数提升至1.248,田间自然干旱环境抗旱指数为0.999,平均抗旱指数为1.123,显示出较强的抗旱性。
抗病性方面,邯农7131在2013至2014年度对条锈病高感,对叶锈病和白粉病中感;而在2014至2015年度,对条锈病近免疫,对叶锈病中感,对白粉病高抗,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性。
产量表现上,邯农7131在2013至2014年度黑龙港流域节水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485.1公斤;2014至2015年度同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67.7公斤;2015至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485.9公斤,显示出稳定的高产性能。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邯农7131适宜播种期为10月5日至15日,亩基本苗15至20万。底肥需施复合肥40至50公斤,春季第一次肥水宜推迟到拔节期,重点浇好扬花水。抽穗后要及时防治蚜虫。
综上所述,邯农7131以其耐旱、抗病和高产的特性,通过了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适宜在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冬麦区种植,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