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的识别与防治:如何有效应对羊的突发疾病?

2024-07-01 00:45:00 发布

羊只若出现急剧消瘦、体温异常升高至41°C以上,伴随呼吸困难、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以及反刍活动减弱或停止,应警惕可能的疾病。此外,病羊可能流涎、鼻孔排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结膜充血并伴有脓性分泌物,粪便松软且带有粘液,有时混有血液。观察到眼睑、嘴唇、面颊等部位的肿胀,以及咽喉部和领下淋巴结的肿大,临死前可能出现磨牙、呻吟和抽搐现象,这些都是病情严重的迹象。

在病死羊的剖检中,主要观察到的是败血性病理变化,表现为广泛性的脏器出血,尤其是大网膜、肠系膜等膜性组织最为显著。肺部可能出现水肿、气肿,肺实质出血,甚至大叶性肺炎,肺尖叶坏死,肺脏与胸壁粘连,胆囊肿大。肾脏可能质地变脆、变软、肿胀、坏死,且被膜难以剥离,各脏器表面可能覆盖粘稠、丝状的纤维素样物质,这些均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特征。

对于治疗,可采用10%磺胺嘧啶钠,剂量为0.07克/千克体重,首次剂量加倍,每12小时注射一次,连续3天,通常疫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羊只随后恢复正常。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羊只营养充足、保暖防寒,避免从疫区引进羊只和羊肉。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隔离治疗,并使用2%来苏儿对污染场所和用具进行消毒。避免羊群进入过去发生过疫情的区域。此外,每年在二、三月份前,对羊群进行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灭活苗的预防接种,每只羊皮下注射3毫升,3月龄以下的羔羊在2至3周后需重复接种一次,以确保半年以上的免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