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玉105:丹东农业科学院的高产玉米新品种

2024-08-28 06:34:23 发布

在丹东农业科学院的精心培育下,丹玉105以其卓越的品质和高产潜力,成为辽宁省晚熟玉米区的新星。这款单交种玉米,以其母本丹AS3和父本丹系15的优良基因,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农业价值。

丹玉105的幼苗期就表现出了其独特的特征:紫色的叶鞘,绿色的叶片,以及白色的叶缘,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随着成长,其半紧凑的株型,330厘米的株高,以及143厘米的穗位,都预示着其强大的产量潜力。而其果穗的锥型结构,红色的穗轴,和黄色的马齿型籽粒,不仅美观,更富含营养,百粒重达到38.4克,出籽率高达81.3%。

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丹玉105的籽粒容重高达726.6克/升,粗蛋白含量9.78%,粗脂肪含量5.64%,粗淀粉含量更是高达73.24%,赖氨酸含量0.33%,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其作为饲料或食品原料的高价值。

在抗病性方面,丹玉105同样表现出色。它能够抵抗大斑病和灰斑病,对弯孢菌叶斑病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在中抗茎腐病和抗丝黑穗病方面表现优异。辽宁省春播生育期约为136天,属于晚熟玉米杂交种,这为种植者提供了更多的时间来安排农事活动。

在产量表现上,丹玉105在2007至2008年的区域试验中,13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达到687.7公斤,比对照丹玉39增产10.6%。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644.0公斤,增产幅度更是达到了13.5%。

栽培丹玉105时,建议在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种植,适宜密度为2800至3300株/亩,并注意防治弯孢菌叶斑病。它适宜在辽宁的沈阳、铁岭、丹东、大连、鞍山、锦州、朝阳、葫芦岛等活动积温30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但在弯孢菌叶斑病高发区则需慎用。

丹玉105,不仅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的骄傲,更是辽宁省乃至更广泛地区农民朋友增产增收的希望。选择丹玉105,就是选择了一个丰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