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第67:辽宁省中晚熟玉米新选择,高产抗病的绿色希望

2024-08-04 03:31:55 发布

在辽沈大地,玉米种植一直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新型玉米杂交种——吉第67,它以其出色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

吉第67是由吉林省吉育种业有限公司精心培育的成果,2005年诞生于实验室,融合了D391母本和598选父本的优秀基因。它的母本源自旅九宽与美国杂交种的自交选系,而父本则来自海外引进的优质系。

这种玉米的幼苗叶鞘呈现紫色,株型紧凑,株高约293厘米,穗位高107厘米,叶片数量达到20片。它的雌穗花丝和雄穗花药均呈紫色,而果穗为筒型,穗长18厘米,穗行数在14到18行之间,穗轴为红色,籽粒黄色,中部籽粒为马齿型,百粒重约38.8克,出籽率高达85.8%。在抗倒伏(折)方面,吉第67表现出色,倒伏(折)率仅为1.0%。

在营养成分上,吉第67籽粒的容重达到760克/升,粗蛋白含量为10.31%,粗脂肪含量为3.46%,粗淀粉含量高达73.37%,赖氨酸含量为0.32%,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其籽粒的营养价值。

在辽宁省春播条件下,吉第67的生育期约为128天,比当地对照品种郑单958早熟3天,属于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经过两年的人工接种鉴定,吉第67表现出对大斑病和灰斑病的中抗性,对弯孢叶斑病、茎基腐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稍弱。

产量方面,2012至2013年的试验数据显示,吉第67两年平均亩产达到781.2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9.3%。2013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727.2公斤,增产5.4%,17个试验点次中均有增产表现。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我们,吉第67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上种植,推荐密度为3500至4000株/亩。适宜地区为辽宁省内≥10℃活动积温在2800℃以上的玉米区。

总而言之,吉第67以其高产、抗病和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了辽宁省玉米种植的新选择,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