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骄傲 —— “郑麦9962”小麦品种全解析

2024-07-28 02:19:32 发布

在河南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郑麦9962”的小麦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稳定的产量赢得农民的青睐。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精心培育,这个品种不仅在河南省的中晚茬中高肥力地区展现出了它的潜力,还以其抗病性和优质品质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郑麦9962”的诞生与特性

“郑麦9962”小麦品种,以其审定编号豫审麦2009004,成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的骄傲。它的诞生源于豫麦18与Ta971832的杂交,这一过程不仅赋予了它弱春性中早熟的品种特性,也确保了它全生育期219天的稳定生长周期。在农田中,郑麦9962的幼苗直立,叶色浅黄,冬季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寒能力,但春季抗倒春寒能力稍显不足。春季生长迅速,穗型为纺锤型,籽粒白粒、角质,颗粒饱满,平均亩穗数和穗粒数分别为40.9万和30.4粒,千粒重达到47.9克。

抗病性与品质分析

在抗病性方面,2008年的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显示,“郑麦9962”对白粉病和条锈病具有中抗性,对叶锈病和纹枯病表现为中感,对叶枯病则有中抗性。这使得它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而品质分析则揭示了它的另一面:容重高达826g/L,粗蛋白质含量13.9%,湿面筋含量27.1%,这些指标都显示了它作为优质小麦的潜力。

产量与适宜地区

在产量表现上,“郑麦9962”同样令人瞩目。在2006至2007年度的省高肥春水Ⅱ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540.4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7.95%。而在2008至2009年度的春水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96.6kg,增产6.9%,位居4个参试品种第二。这一稳定的产量表现,使其成为河南省(除南部稻茬麦区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的理想选择。

栽培技术要点

为了确保“郑麦9962”的高产和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也不容忽视。适宜的播期为10月中下旬,每亩播种量为8~9kg,基本苗以14~18万为宜。田间管理上,应施足底肥,科学搭配N、P、K肥料,并在抽穗至灌浆期结合“一喷三防”防治病虫害,特别是穗蚜的防治,以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

“郑麦9962”,不仅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成果,更是农民朋友增收的希望。它的推广和应用,将为河南省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粮食生产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