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瘟来袭:如何有效防控这一致命疫病?

2024-10-21 10:00:00 发布

羊瘟,医学上称为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病毒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威胁山羊和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山羊相较于绵羊更易感染此病,一旦感染,病羊会出现高烧、持续3至8天的发热,伴随大量口鼻眼分泌物排出和严重腹泻,其发病率超过60%,病死率更是高达50%以上。

这种疾病不仅对当地畜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还可能影响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在中国,羊瘟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现疫情,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控制和扑灭。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发现具有高烧、口炎、腹泻等症状的山羊和绵羊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羊瘟并不属于人畜共患病,它不会感染人类。然而,在引进羊只时,必须严格防范从疫区引进,确保羊只健康。对于来自活羊交易市场的羊只,调入后需进行至少30天的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此外,应实行封闭饲养管理,禁止羊贩子进入养殖场所,避免羊圈之间的互相串通,一旦发现异常收羊卖羊行为,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