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旱地新宠——定西39号小麦品种的崛起

2024-08-10 03:27:06 发布

在甘肃的广袤土地上,一种名为“定西39号”的小麦品种正以其出色的生长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由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所联合培育的这一新品种,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展现出了卓越的适应力。

定西39号小麦的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08004,它的诞生是经过精心选育,以南27/临3的F1为母本,自育“8152”为父本杂交而成,原代号9256-10。这一品种的生育期约为110天,幼苗匍匐生长,叶片细长且深绿,具有茸毛,株高平均87.2厘米,株型紧凑,群体结构良好,分蘖能力突出,穗层整齐,籽粒椭圆形,千粒重在34.9至53克之间,白粒质地坚硬,容重在691至820克/升。

在营养品质上,定西39号小麦蛋白质含量高达16.98%,湿面筋含量为35.6%,沉降值25.2ml,形成时间2.7分钟,稳定时间1.4分钟,这些指标显示了其优良的面筋质量和加工潜力。

在产量方面,定西39号小麦在2006-2007年的西北春麦旱地组区试中,平均亩产达到155.9公斤,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2.83%。2007年多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175.7公斤,增产幅度高达12.6%。

对于种植定西39号小麦,栽培要点包括适时早播和合理密植,适宜播期为3月20-25日,干旱半干旱地区每亩播种量以26万粒为宜,保苗量在14至23万株左右。田间管理上,播前需要药剂拌种以防黑穗病,播后遇雨要及时耙耱破板结以保全苗,分蘖前锄草松土以增地温,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蚜虫和白粉病。

定西39号小麦的抗性表现也相当出色,对条锈病具有免疫性,中感黄矮病,但对白粉病的抗性较弱,需要特别注意防治。适宜种植范围为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定西、会宁、榆中、永靖、兰州等生态类似地区。

总而言之,定西39号小麦以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为甘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